热搜: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未成年人“吃谷”谨防消费陷阱陕西召开旅游景区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现场推进会打破专有场地局限!上海颁发首张“一址两用”食品生产许可证

快捷

logo

百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5月27日,中消状况者权足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协发新型消费消费显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立法、布中保护报告行政、国消给仍司法以及社会各方面所取得的权益显著成绩,同时指出,年度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还存在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供给仍显不足等方面的领域突出问题。

法治环境优化面临新问题

金融领域消费者权益法治保护需完善。益保相较于其他消费领域,护制金融消费领域具有专业性、度供无体性、中消状况者权足高风险性等特点,协发新型消费消费显仅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布中保护报告规范性文件,保护力度显得较小。国消给仍大部分金融专门立法制定距今年代久远,权益难以完全适应当前金融领域改革和发展要求,金融领域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消费信用法律体系建设工作需要加以重视。消费信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建议制定专门的法律予以规范,以促进消费信用健康发展,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

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供给仍显不足。目前而言,除个别场景外,总体上还没有建立起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例如,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数字人服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等领域的消费,都需要加快推进法律制度建设。

新旧消费领域裁判标准不一的司法困境亟待破除。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需尽快统一裁判尺度,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等问题亟待确认。预付式消费中合同效力、退款还息的认定和责任划分、经营者卷款“跑路”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等问题,都亟待统一相关裁判标准。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适用存在难点。目前已经形成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大体框架,但是相关立法原则性条款为主,配套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其发展。

破除消费领域难点亟须加快集体诉讼制度的发展步伐。目前在更高层级的法律、司法解释中,相关机制尚未建立;地方的工作规范在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存在欠缺;“公益诉讼+集体诉讼”维权模式初见雏形但相关制度还待建设;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加大电信诈骗全链条治理力度

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电信诈骗问题仍有发生,亟待从源头信息流处为平台提供合规指引,加强平台与监管部门联动,强化监管、治理工作,筑牢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防火墙,从源头处切断电信诈骗。消费者防诈意识需再提高,反诈宣传工作需实现迅速化、精准化。

部分金融机构存在落实防范电信诈骗要求不到位、反电诈不力问题。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对涉诈账户管理不足、未按规定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主动发现风险能力不足,预警提示、尽职调查话术还需专业化、细节化。

医疗药品监管治理短板亟待补齐。药品网络零售模式下,监管机制需不断完善。商家基于自身利益不主动配合监管,出现部分商家入驻平台无证经营、销售禁售药品、哄抬药价、捆绑销售、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等问题。物流配送环节风险突出。药品网络零售模式下,配送物流人员忽视药品属性,外包装大多是普通包装袋或纸盒,药品与其他货物混放、不能及时配送等问题突出。医疗美容陷阱多,需健全常态化监管。医美产品质量难保证。医疗费一律不退等霸王条款亟待清理整治。

食品消费新型经营模式暗藏风险。食品安全仍存在隐患。多家知名餐饮品牌、网红食品被曝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部分经营者将无“蓝帽子”标识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普通食品伪装成保健食品销售,并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甚至具有治疗疾病效果。

消费投诉量居高不下。零食“公摊面积”过高、现制饮品2/3是冰块等现象频发,商家有偷工减料之嫌。旅游餐饮易遇哄抬物价、缺斤少两、不明码标价等。服务费、开瓶费、餐具费等附加费用名目繁多,设置价格不等的最低消费、禁止自带酒水等现象饱受诟病。

经营新模式下暗藏新风险。外卖起送费高、满减、团购优惠力度大、团圆饭只供套餐成潜规则等营销策略致使消费者难以按需点餐,容易造成浪费。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不规范、不真实等信息缺陷,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外卖食品过度包装,剩菜盲盒风险大。

数字金融新业态提出新课题

保险行业三大痛点待解,影响行业口碑。在产品方面,保单检视服务待优化,健全保险行业“睡眠保单”定期清理工作机制迫在眉睫;实收保费低于费率浮动下限、保费浮动无依据、超出备案费率收取保费等“报行不一”现象频发,影响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在销售方面,保险销售误导屡禁难止,新型“默认勾选”暗含隐藏式搭售等强制销售行为屡屡发生。在理赔方面,理赔时效难达消费者预期,保险业“主动式服务”仍有待加强,产品理赔直付方式亟待建立,理赔服务指标较为笼统,不同险种的理赔缺乏细化标准,易产生纠纷。

银行违规收费乱象频发,擅自开户行为还需“根治”。“假创新真收费”“只收费不服务”“多头收费”“分段收费”等违规收费行为饱受消费者诟病。“养老金账户”被开通,银行乱开户现象频发。

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消费新业态带来新挑战。互联网保险低进高出,产品前端是低门槛快消式的产品营销模式,而后端则是高门槛传统型理赔模式。分期付款套路多,网络购物支付莫名“分期付”。部分平台在付款页面默认勾选白条付款或借贷产品,未强调分期付款或贷款属性,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情况下使用了金融产品。“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农民工、首贷户等群体由于年龄大、收入低、地区偏远、金融素养不足等,对数字金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当前金融服务市场适老化、个性化产品较少,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服务不足,消费者体验还待优化。

网络交易虚假宣传行为多发。商品及服务虚假宣传成为网络消费痼疾。一些经营者盗用平台内外其他同类产品经营者的商品展示图片、视频、参数信息,使消费者产生混淆和误认,达到销售自家不达标产品、与价格不相符的低质量产品以及假冒产品的目的。二手平台上一些卖家以自用物品转卖为名,持续性、批量化进行销售,交易过程中真假混卖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不良商家为制造虚假竞争优势,采取虚构交易、虚假或误导性展示评价、虚构流量数据等不正当方式诱导消费者“入坑”。

价格欺诈投诉量居高不下。部分平台和商家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以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价等方式实施欺诈行为,先提价再降价套路、二次降价朝令夕改等促销行为伤及品牌形象。

引流广告泛滥,极大拉低消费者体验。部分APP无视用户合法权益,在违背用户意愿的情况下,通过“摇一摇”功能强制跳转到第三方购物页面,或者自动下载电商应用。

直播营销消费侵权问题突出

直播者及相关主体的责任问题待厘清。有关直播管理的政策文件都对直播平台的义务和责任作出规定,然而实践中涉及平台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依然是一大难点。比如,《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消费者通过直播间内链接、二维码等方式跳转到其他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发生争议时,相关直播营销平台应当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证据等支持。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是不同平台,仍然凭借着对原平台的信任继续消费,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可能。

部分直播存在数据造假问题。直播间为了提升人气、抢占市场份额,以“刷好评”“刷销量”方式营造虚假“爆款”。流量指标造假在直播电商行业已形成灰色产业链,一方面是商家、刷单机构、电商平台分属不同地域,监管等部门跨地域管理和执法存在难度;另一方面,高流量、高销量给电商平台带来热度,作为利益共同体,平台自觉管理主动性不足。

部分直播营销中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控制问题不容乐观。由于直播平台营销模式出现时间短,一些政策和文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由于直播平台涉及的链条长、主体多、法律关系更复杂,导致部分直播营销中经营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产生懈怠、侥幸心理。

少数直播营销中低俗“带货”污染网络生态。为了博眼球、刷流量、挣快钱,一些头部网红主播或者其他直播营销人员以另类出格的装扮、恶俗粗鄙的话术不断挑战公序良俗,助长畸形审美、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

元宇宙营销中蕴藏潜在危险,需要预先防范。元宇宙的应用离不开各种智能穿戴设备,长时间的设备穿戴和接口接入会给用户身心带来伤害,需要关注消费者数字成瘾等不良后果。元宇宙营销还存在侵害消费者个人权益的其他可能性,例如利用元宇宙营销进行投机、炒作、非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等。

新型网络营销欺诈应加强整治。利用探店方式进行营销,隐藏着欺诈和法律责任不明晰的风险。社交平台上大量的探店视频并未标明“广告”字样。同时,探店、软文的营销方式和直播电商相似,存在内容以假乱真、商品和服务假冒伪劣、法律责任主体不明等风险。一些探店、软文的营销者作为商家的“隐性”代言人,通过所谓“好评”制造消费陷阱,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KOL(关键意见领袖)营销法律关系复杂,存在售后服务不到位、责任不清等风险。KOL营销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消费体验的同时,也产生了利润分红欺诈,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可能导致售后服务不到位、责任不清等潜在风险。经营者诱导消费者脱离原平台私下交易,消费者面临诈骗等风险。

责任编辑:赵英男

相关阅读

宿州市离队入团仪式举行

2025-05-12
4月21日,2025年宿州市暨埇桥区离队入团仪式暨十四岁集体生日示范活动举行。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活动正式开始。现场宣读了一批新团员名单。出席活动的领导为新团员颁发团员证、佩戴团徽。新团员面向团旗庄严宣

村播“天团”要来年鱼活动了!陈丽容、渔公子……你最期待谁?

2025-05-12
村播“天团”要来年鱼活动了!陈丽容、渔公子……你最期待谁?_南方+_南方plus近年来,随着海洋牧场建设与“百千万工程”的逐步深化,海洋牧场不仅被赋予了新的发展使命,更成为了连接海洋经济与乡村振兴的重

制止餐饮浪费 |安徽合肥:六项措施制止学校餐饮浪费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合肥讯 为了在合肥市学校范围内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风尚,日前,安徽省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合肥市学校含幼儿园)制止餐饮浪费行动方案》,从六个方面推动学校开展制止餐

丛榕贸易、沙林物业、百补科技等公司被曝光……上海公布2022年度侵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浩)蚕丝制品能“抵抗衰老”、内定人员中奖……3月13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2年度侵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涉及服装、食品、房产、医疗美容、电商等与民生紧密相关消费领域。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选购儿童服装“四注意”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不少家长打算给孩子挑选服装。然而,市场上儿童及婴幼儿服装鱼龙混杂,如何给孩子挑选安全放心的服装困扰着诸多家长。5月3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

广东远良米业有限公司:当好清远丝苗米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2025-05-12
广东远良米业有限公司:当好清远丝苗米高质量发展的“龙头”_南方+_南方plus“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带动3000多户农户增收400多万元。大家都说远良是‘龙头’,这既是赞誉,也是压力、责任。”谈起近年来的

清城区:“三轮驱动”集体经济迸发新活力

2025-05-12
清城区:“三轮驱动”集体经济迸发新活力_南方+_南方plus兴办物业促增收、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引进商业项目落地运营......近年来,清城区锚定“强村富民”目标,积极开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结合

广州市白云区举行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活动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杜鹃 姚蓉 记者李青山)3月14日,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广州市消委会以“构建诚信社会 提振消费信心共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白云区万达广场举办2023年“3•15”国

宁波国企,正在招聘

2025-05-12
宁波最新一批国企招聘来了包括宁波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农商发展集团等一起来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岗位吧宁波富达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岗位及要求报名时间2025年5月15日至5月21日报名方

制止餐饮浪费|“挑战吃抄手”造成浪费被处罚……四川省公布制止餐饮浪费第一批典型案例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铭)不主动提示适量点餐、诱导超量点餐……这些餐饮浪费行为正在得到纠正。今年以来,四川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围绕餐饮浪费突出问题,严格监管举措,组织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积极倡导绿

福建2023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严查十类违法行为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3月16日至17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在福州召开全省执法稽查工作会议暨2023民生领域“铁拳”行动部署会。会议严格落实全国市场监管执法稽查工作暨2023民生领域“铁拳”行动

壮大高层次人才力量,云浮云城区柔性引才助力产业兴旺

2025-05-12
壮大高层次人才力量,云浮云城区柔性引才助力产业兴旺_南方+_南方plus为深化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云城区人才队伍建设,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近日,云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联合思劳镇乡村

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开板 首批50余家企业登陆

2025-05-12
记者8月23日获悉,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于8月24日开板,首批50余家企业登陆。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已储备100余家拟上板企业。到2025年底,力争专板培

电梯安全知识科普进校园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任军战记者徐文智)为有效普及安全乘梯知识,提高同学们正确乘梯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月7日,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市场监管局、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走进西安市纺织城小学高科分校开展电梯安全

“粤菜师傅”免费技能培训班招生啦

2025-05-12
“粤菜师傅”免费技能培训班招生啦_南方+_南方plus自9月以来,由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指导,广东供销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运营有限公司、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主办的东西部协作“粤菜师傅”技能培训班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提醒:注意滑雪镜安全风险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成都讯记者刘铭)滑雪镜作为雪上运动装备之一,近几年行业发展迅猛,由于滑雪镜相关国家标准在2021年6月起才开始实施,很多企业缺乏相应的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存在生产工艺不规范、标准意识淡薄

价格不菲!销量惊人!央视曝光:都是假的!很多人每天吃!

2025-05-12
虚标成分、成本低廉!这些“全球购”、保税仓发货的保健品竟是假进口!4月27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这条制假售假的黑色产业链……所谓进口保健品在原产国却查不到信息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线索,《财经调查》记者

青海海西:依托五项制度推进执法监督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西宁讯王宝军记者徐文智)2022年以来,青海省海西州市场监管局把执法监督作为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依托,通过严格落实清单管理制度、督导检查制度、案件审核制度、案件评查制度、案件回访制度等多项监

广西柳州:开展农资产品专项监督抽查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彭玉双 记者顾艳伟)阳春三月,正是岭南大地春耕春种农忙时节。为确保春耕农资商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2月22日至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市场监管局组织柳州市质量

新疆:五项措施强化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网络交易监管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乌鲁木齐讯记者徐文智)近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为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规范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
小编推荐
猜你喜欢
如果觉得快捷不错,还请把快捷分享到你的微信好友、朋友圈、微博等,万分叩谢
「**」匠韵云舍为你提供,,,,等 http://1j52dzz.hrtwrk.com/
点我复制链接

俺也是有底线滴

© 2023 匠韵云舍 版权所有辽ICP备97645398号
为你提供,,,,等 http://1j52dzz.hrtwrk.com/